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是环境保护的治本策略。其次,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显著减少固体废物排放。据测算,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排放。
保障小康社会建设: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实现小康社会中生态良好的目标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3)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可以从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角度展开。从组织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方面;从技术层面来看,则集中于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三个方面。
首先要在生产源头——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
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包括组织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方面:组织层面: 企业小循环: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循环,通过科技手段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 区域中循环:在产业集中区内,通过合理组织实现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区。
在企业层面,推动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是关键。企业应通过内部物料和能量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量,力求实现零排放。同时,加强生态设计,降低原料和能源的使用。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支持创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零排放的示范企业。 在产业园区层面,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核心。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以下几个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在企业层面,要着力推进企业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通过企业内部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要大力推进生态设计,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