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规范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 水深)

选址阶段环境背景调查与监测

1、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之一,是指在从事建设项目或国家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时,应当在计划阶段或正式实施前,就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加以调查、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范围 1 标准以地表水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为依据,明确了应控制的水质项目及其限值,包括对水质评价方法的详细规定和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指导原则。对于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本标准针对各类水域如江河、湖泊、运河、渠道和水库,尤其是那些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区域。

氨氮(NH3-N):0mg/L以下;化学需氧量(COD):15mg/L以下;生化需氧量(BOD):6mg/L以下;总磷(TP):0.4mg/L以下;悬浮物(SS):20mg/L以下;总氮(TN):15mg/L以下;重金属: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地表IV类水标准是指水质良好,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该标准将水环境质量控制项目分为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等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其中,基本项目有24项,补充项目5项,特定项目80项,对水质进行详细规定。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有水样采集和处理规定、重金属指标的涵义及水样处理、汞、砷、硒金属指标的涵义及水样处理。

怎样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下水主要为场地边界内的地下水或经场地地下径流到下游汇集区的浅层地下水。如有必要也可对深层地下水进行监测。3 地表水主要为场地边界内流经或汇集的地表水。若场地内没有地表水,则应对汇水区下游的地表水进行监测。对于有地下排水设施的场地,无须进行地表水监测。

首先确定河流上游有何污染源及其特征污染物,再者确定该河流属何种性质,比如景观用水或者饮用水源等,然后按照国家地表水或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项目确定监测方案。

关于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首先应该进行实地调查并且收集基础资料,如:水体的水文等资料;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用途等 再设置监测断面及采样点,具体是河流还是湖泊水库之类的地表水的监测断面布设可参考百度。

江苏省主要河流市界水质控制断面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市界水质控制断面的监测工作,规范行政交界断面监测行为,现重新修订《江苏省主要河流市界控制目标断面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依据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该项目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河流的宽度、深度以及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等来确定监测断面及数目。

与监测手段一样,监测方案迄今也没有一个通用的制定方法或标准,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监测方案包括很多内容,一般主要包括监测参数和手段、布点原则与基本要求、监测地理范围、监测背景值、监测频率等。

地表水准五类水质标准是什么?

1、法律分析: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2、我国的水质分类为:I,II,III,IV,V和劣V,共五类。

3、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关于地表水的相关标准,地表水水质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